中医古籍书库

补注黄帝内经素问

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

中医经典 中医古籍书库

年代:唐 版本:影印 卷册:24 浏览:222 次

简介:《素问》系王冰重新整理编次并注释《黄帝内经》素问部分而成。王氏遂以南朝全元起《内经训解》为依据,对《素问》进行了编次注释,并故曰次注,将其师旧藏之卷的七篇大论补入,并对其中简脱文断,义不相接之处搜求经论,迁移补之;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,量其旨趣,加以阐明。

售价:20 古籍券

  《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,简称《素问》,又名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、《次注黄帝内经素问》,唐·王冰注于宝应元年(762)。

  《素问》系王冰重新整理编次并注释《黄帝内经》素问部分而成。《素问》原书九卷,81篇。自汉至唐,屡经增改、传抄,至唐代已“篇目重叠,前后不伦,文义悬隔,施行不易,披会易难”。(王冰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》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)王氏遂以南朝全元起《内经训解》为依据,对《素问》进行了编次注释,并故曰次注,将其师旧藏之卷的七篇大论补入,并对其中简脱文断,义不相接之处搜求经论,迁移补之;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,量其旨趣,加以阐明。历时十二年,于唐宝应元年(762)完成此一巨著,王氏在增改经文时,态度严谨。“凡所加字,皆朱书其文,使今古必分,字不亲揉”(王洋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》,P7,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第1版)。在注释方面,广泛引证多种古籍,对原文详细注释。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于嘉祐二年(1057)对该书进行校勘。此后各种刊本虽经或分或合的演变,然均以此本为依据。

  本书以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为底本,参照金、元以来多种《素问》善本及其他古代医学文献加以校核。 王冰,号启玄子,又作启元子。约生于唐景云元年(710),卒于贞元二十年(805),里居籍贯不详,唐宝应中(762~763)为太仆令,故称为王太仆。 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,讲求摄生,究心于医学,尤嗜《黄帝内经》,曾“于先生郭于斋堂,受得先师张公秘本”。自天宝九年(750)至宝应元年(762),历时十二年之久,注成《素问》24卷,合81篇,王氏对运气学说很有研究,其理论见解记述于补入的七篇大论的注释中,为后世运气学说之本。他对辨证论治理论也有所发挥,如治疗元阳之虚,主张“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。”而治疗真阴之竭,则提出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,这是迄今临床治则的名言。

  《重广补注皇帝内经》明仿宋刻本 《素问》一书流传甚广,反复刊刻,较全善本为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武陵顾从德翻宋刻本。1956年和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据顾从德本校勘出版影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