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书库

《图像本草蒙筌》

《图像本草蒙筌》陈嘉谟 著

方药本草 中医古籍书库

年代:明 版本:影印 卷册:12 浏览:253 次

简介:本书由陈嘉谟汇编,分12卷,经叶棐和胡一贯编辑,刘孔敦增补,于崇祯元年(1628年)刊行。 封面上的书名《重刻增补图像"本草蒙筌",万卷楼周如泉刊行》表明刊行于1565年的原作并无插图。

售价:20 古籍券

  《重刻增补图像本草蒙筌》,原由陈嘉谟编著,成书于明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之《本草蒙筌》,经叶棐和胡一贯编辑,刘孔敦增补,于崇祯元年(1628年)增补图像等内容后重刊。前有许国、刘孔敦序各一,全书分12卷。封面署《重刻增补图像本草蒙筌》,万卷楼周如泉刊行。

  该板表明刊行于1565年的原作并无插图。在这个新版本中,每个条目均有插图。每卷之前有从熊宗立所著《历代名医图》中选出的重要人物的姓名与肖像。除编纂者的序之外,另有三篇序言,作者分别为刘孔敦(1628年)、许国(1564年)和熊宗立(1476年)。

  《本草蒙筌》收载中草药共七百四十二种,内容涉及药物的产地、采集时间、品种鉴别、炮制方法、药性口气五味、升降浮沉、归经及七情、服法等。其文体为按声律写成的对偶句,便于习读者记诵。李时珍评说本书时曾云:“颇有发明,便于初学,名曰蒙筌,诚称其实”,故本书是一部较为实用的中医药入门书,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  陈嘉谟(约1486—?),字廷采,号月朋,安徽新安人。作者于嘉靖乙丑(公元1565年)自序中写到:“予少业举子,寻以体弱多病,遂留意轩岐之术于凡三代以下诸名家,有裨卫生者,罔不遍阅精择之”。陈氏尤为重视本草学,说“不读《本草》,无以发《素难》治病之玄机,是故《本草》也者,方药之根柢,医学之指南也”。

  本书是明代后期颇具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第一卷的开头,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"历代诸家本草",其中即有《本草蒙筌》。

  鉴于当时所流行的几部《本草》不能适合授徒的需要,亦即编著者在本书的自序中所列举的:“如《大观》(指《大观本草》)则意重而寡要;如《集要》(指《本草集要》)则词简不赅;至于《会编》(指《本草会编》),喜其详略相因,工极精密矣,借又杂采诸家而讫无的取之论,均未足以语完书也”,为此,陈嘉谟在《本草集要》等书的基础上,兼汲诸家之长,结合自己行医用学的实践体会,编撰成本书计12卷。其间经历春秋七度、五易其稿而方告成。崇祯初,复经陈氏门生校订并刘孔敦增补后由金陵(今江苏南京)“万卷楼”重刊。

  【成书背景】:

  陈氏认为《大观本草》“意重寡要”,《本草集要》“词简不该(赅)”,而汪石山对本草的记述虽力求详细,但“杂采诸家而迄无的取之论,均未足以语完书也”。因此他对前人之本草著述进行整理,根据《本草集要》次序,结合自己心得和经验加以补充,于嘉靖己未(1559)开始着手编撰《本草蒙荃》,历经七年“五易其稿”始克完成。

  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明刊本,1949年后有校注本

  《本草蒙筌》全书十二卷,卷一分别论述药性总论、产地、收采、储藏、鉴别、炮制、性味、配伍、服法等。卷一后半部至卷十二共收载药物742种,分属于草、木、谷、菜、果、石、兽、禽、虫鱼、人十部。每种药除载明其别名、产地、采集、优劣、收藏、性味、方剂等之外,还有陈氏之按语,并绘有药图。为了便于初学者诵读记忆,陈氏采用骈体文形式编写。如牛膝条:“地产尚怀庆,种类有雌雄。雌牛膝节细,茎青,根短,坚脆无力;雄牛膝节大,茎紫,根长,柔润有功”。又如紫苏条:“气味香窜者甚美,五月端午日采干。发表解肌,疗伤风寒甚捷;开胃下食,治作胀满易差。脚气兼除,口臭亦辟”。对某些药物的性能,陈氏既参考前人所载,又不泥古的提出己见。如当归,以往多着眼于血药,认为能逐瘀血、生新血,使血脉通畅。陈氏则认为“血中气药”,说当归“血药补阴,与阳齐等,则血和而气降矣”。《本草蒙筌》提供了对一些易相混淆药物之鉴别要点,例如对白前与白薇之鉴别,指出:“白前似牛膝,粗长坚脆易断;白薇似牛膝,短小柔软能弯”。李时珍将上述鉴别要点引载于《本草纲目》中,写道:“嘉谟曰似牛膝,粗长坚直易断者,白前也。似牛膝,短小柔软能弯者,白薇也”。陈氏很重视药物的产地,说“地胜药灵”。他推荐蕲州艾、齐州半夏、华阴细辛、宁夏柴胡、甘肃枸杞、茅山玄胡索与苍术、怀庆干山药与地黄、歙白术、绵黄芪、上党参、交趾桂等,都是“地道药材”。《本草蒙筌》记载了某些品种不同、功效相异的药物,如:术分苍白,白者能补,有敛汗之效,苍者有发汗之能;当归有马尾当归与蚕头当归之分;芍药有赤白二种,赤芍药能泻能散,白芍药能补能收;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,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。该书首载了一些特效药物,如具有消食功效的鸡内金、行气解毒消肿的青木香等。陈氏在“藏留防耗坏”节内所介绍的某些药物贮藏法:“人参须和细辛,冰片必同灯草,麝香宜蛇皮裹,硼砂共绿豆收,生姜择老砂藏,山药候干灰窖”等,是很宝贵的经验。

  总结:中药炮制是否得法,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,陈嘉谟第一次在理论上提出了炮制原则:"凡药制造贵在适中,不及则功效难求,太过则气味反失。"火候是中药炮制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,本书由此开创了中药炮制方法的分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