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
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》,提到“要挖掘古籍时代价值”。早在2007年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》,确定实施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。
古籍是连接昨天和今天的一种桥梁,是文明文化的载体,保护好古籍已成为一种普遍自觉。如今国家和民间力量都在努力修复古籍,霉变严重、粘连断裂的古籍经过特殊工序被修复好,还能再“活”几百年,让人惊叹连连。平日里呵护古籍就像是呵护孩子,温度、湿度、光线都有严苛要求。保护好是前提和基础,如何挖掘古籍时代价值,如何兼顾古籍保护与利用,正在成为新的课题。
中华文明投射在古籍的每一页上,对古籍视若珍宝、倍加珍惜,保护工作仍在继续。也要用好古籍,在保护中使用、使用中保护。使用好古籍,不是拿去换钱,而是用历史之光照亮国家民族的现实和未来。
保护古籍,是让其“活下来”;用好古籍,那是让它们“活得好”。古籍在其所产生的时代,其实就是时代读物、时代文化结晶。挖掘古籍时代价值,是保护利用的重要方式,让其“活得好”,焕发新的价值生命力。
从“活下来”到“活得好”,既是古籍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质变,也是理念上的转变。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备受赞誉的文化节目比如《典籍里的中国》,一些自媒体从古籍中寻找养分,快速成长为大V,激发了很多人对其中历史、文化、故事的探索热情。古籍完全可以赢得年轻人,可以活得很时尚。